欢迎光临中药材电商平台!
注册 登录

乡村振兴背景下亳州中药材产业的保护与发展

   日期:2021-11-12     浏览:146    评论:0    
核心提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把中医药事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2021年9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把中医药事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2021年9月,中国共产党亳州市第五次代表大会进一步提出全面实施“六一战略”,更是为亳州市中药材发展指明了方向。亳州市肩负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的重大历史使命,中药材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一、亳州市中药材产业现状

  (一)政策支持不断完善。近年来,亳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多项中药材产业利好政策。2020年1月,亳州市制定《世界中医药之都(安徽亳州)建设发展规划(2020—2030年)》,支持中药企业在贫困地区建设“中药材扶贫基地”,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2020年12月,亳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文件,要求深入实施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0年,亳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打造中医药千亿产业”的目标,亳州中药材产业迎来朝气蓬勃的发展势头。

  (二)资金支持逐步加强。亳州市设立了多支中医药产业投资基金支持企业发展,2016年,“现代中医药及健康产业亳州专板”在安徽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量身打造了中小企业授信产品,2016年至2018年分别有82、63、88家企业成功挂牌该专板,累计达到233家。安徽省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及其配套资金,为亳州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三)原料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20年底,亳州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21.3万亩,其中种植面积在5万亩以上的乡镇有6个,种植面积1万亩以上的乡镇有27个。全市有800多个中药材种植专业村(庄),种植品种有决明子、菊花、丹参、杜仲等40多种,产值达37.9亿元,被农业部和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安徽省亳州市亳州中药材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亳州市亳州中药材安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四)企业实现快速成长。截至2020年底,亳州市吸引了宝龙药业、太阳升(亳州)、金湖药业、万辉药业等一批优质药业项目落户,其中全国医药知名及百强企业已有69家落户。亳州市共有药品生产许可企业203家,其中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3家、5—10亿元企业9家、1—5亿元企业99家,亳州市现代中医药产业规模达1450亿元。

  二、亳州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中药材种植碎片化。亳州市虽然中药材种植面积大、品种多,但小农散户种植占90%以上,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尚未完全形成规模化生产,分散种植难以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品种杂乱,损害了中药的产量和质量,最终导致中药材销售渠道狭窄、利润低下。

  (二)中药材标准欠缺。在种子种苗分级上,大多数中药材种子种苗无国家标准可遵循,行业标准也尚无发布;中药材种植方面,不规范使用化肥、农药等现象依然存在,导致部分中药材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超标,影响中药质量和临床疗效;中药材加工过程中,少数药农或经销商为了中药材外形美观、储存时间长,采用硫磺熏蒸等手段,影响消费者健康。

  (三)产业发展结构不优。亳州市主要外销产品是中药材及饮片等原材料和粗加工产品,整体产业处于中医药产业链的低端,规模偏小且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工业产品以饮片为主,中成药占比仅10%,“多小散”的状况仍不同程度存在。截至2020年,亳州市中医药产业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仅有3家,缺少跨区域、跨领域的大型龙头企业,缺少中成药大品种和拳头产品,创新药引进等刚刚起步,尚未实现实质性突破。

  (四)科研投入不足。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研发体系尚未建立,多数企业仍为传统生产经营方式,没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管理和技术水平落后;部分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淡薄,科研投入不足,早期科研投入和后期中药新产品的开发滞后,与大学及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力度和深度不够,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三、推进亳州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构建新型中药材农业体系。促进亳州市传统中药材产业升级,探索多种中药材种植合作方式,合理引导农户规范化种植中药材,推行“企业+脱贫户”“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经营形式;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中药材产业基地,调动企业和农民发展中医药产业的积极性,带动脱贫户就地就近就业,促进亳州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二)加快中药材标准建设。制定中药林种子种苗标准,建立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推动种子种苗繁育产业化,扶持中药材种子种苗企业;制定中药材种植技术标准,推动中药材规范种植,控制农药、化肥、激素等用量,规范大宗、道地中药材种植,提高中药材种植质量;制定中药材生产加工标准,完善中药材质量保障体系,树立质量亳州、诚信亳州品牌,促进中药材产业的规范发展。

  (三)推进产业链一体化。立足中药材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延伸中医药产业链,推动中医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进大型中药材企业,扶持亳州本土中药材企业,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做精中药饮片、做优中药材提取、做大中成药,推动中药材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扩大中药材产业集群规模,培育“龙头”企业,树立“亳药”品牌。

  (四)加大科研投入力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中医药人才体系,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建立符合亳州市中医药产业的中医药人才队伍;充分利用本地高校、技术学校等教育阵地,加强亳州本地中医药专业本科教育,培育符合中医药发展要求的创新人才;注重“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探索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模式;强化关键性技术研发,对现有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研制创新中成药、经典名方制剂,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中药材产业发展。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