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在没有特效药和疫苗的情况下,发挥中医药治未病、辨证施治、多靶点干预的独特优势,探索形成了中医药全程治疗深度介入方案,治疗有效率达90%以上,成为抗击疫情的利器。
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的“内防反弹外防输入”和近期的德尔塔病毒战斗中,中医药再一次发挥了独特优势,形成覆盖预防、治疗和康复全过程的诊疗方案,受到全世界的称赞。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让世人感受到了病毒的危害性,也看到了中医药的宝贵价值,更使人们深切感到了振兴中医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好药治病,劣药致命;药材好、药才好”!“高品质的中药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
道理大家都懂,但有效的中药材品质提升的方式方法与管控措施在哪里?怎么才能生产出高品质的安全放心有效的好中药呢?这是中医药界同仁最为关心、希望做好的一件事。
种植中药材做好质量管控,需要把握六个环节三条线
01参照农作物模式种植药材是中药行业最大的悲哀
从古代神话传说的神农尝百草为人类寻找能够治病疗疾的中药材,到李时珍等中国古代名医走遍崇山峻岭采集草药救死扶伤,中药材推崇的都是野生、天然、无公害、道地性,其药效好,药力足,疗效明显。
后来,随着野生中药材资源的不断减少乃至枯竭,中药材人工种植的面积和数量也越来越大,并逐渐成为中药材的主要来源。
但中药材与农作物相比用量明显偏小,所以国家不能像粮食那样投入大量经费来搞科研,药材种植研究成果少,只能参照农作物来种药材,现在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近九千万亩,但质量却不尽人意:
一是化肥、农药、激素等化学品的过量使用,产量上升了但质量下降了;
二是重金属和农残超标,因为种植药材效益高病害重,所以大家不惜成本的大量使用农药,致使农残、重金属超标的问题突出。
草木有本心、生态出良药、套用农作物生产模式,把本该生长在自然环境中的中药材硬性搬到大田去种植,是造成中药材质量下滑的根本原因。
02种植药材品质提升要管控六个环节贯穿三条主线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中国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社会已从“吃得饱”上升到了“吃得好”的阶段,大健康产业已成为支柱产业,中药材作为大健康产业的物质基础,其规模和质量对大健康产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当前,面对国民对中医药健康产业需求的增长,中药的质量却不尽人意,含量不达标、硫磺薰蒸、农药残留与重金属超标等问题不断出现、频频发生,根本无法满足社会和民众对优质中药材的需求。
笔者认为中药材品质提升必须从种植地块与种子种苗优选开始,到科学种植与田间管理,再到合理采挖与产地加工,最后是质检包装与储存养护,中药材在产地主要有六大环节,六大环节是一条生产链条,也是质量管控与品质提升的生产过程,必须并做到:管控六个环节、贯穿三条主线。请看下图:
第一个环节:种植地选择与环保优先;第二个环节:种子基源与良种繁育;第三个环节: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第四个环节:采收时间与采收方法;第五个环节:产地加工与推进一体化;第六个环节:质检包装与储存养护。
这六个环节内容非常多,后续笔者将用六篇文章分别来详细论述。
六个环节非常重要,有什么办法来保证每个环节的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位,使六个环节环环相扣不脱节,做到提质增效呢?首先一定是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一定是内行的领导带领专业的团队,(新版GAP)要求:企业负责人应当对中药材质量负责,应当配备足够数量并具有和岗位职责相对应资质的生产和质量管理人员。
生产管理负责人负责种子种苗与其它繁殖材料繁育、田间管理或者农业投入品使用、采收与初加工、包装与贮藏等生产活动;质量管理负责人负责质量标准与技术规程制定、检验、产品放行、自检等。
笔者认为可以用三条线来约束执行贯穿六个环节始终,并做到(六统一):统一规划生产基地,统一供应种子种苗,统一供应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统一种植规程与田间管理,统一采收采挖与产地加工技术规范,统一包装溯源与仓储物流规程。具体解析如下:
第一条线是质量管控线:这条线在链条的底部,是红线。
这条线是质量管控线,它是以药典标准、行业标准共同形成的一条红线,谁踩红线谁就要挨打受罚。做为企业来说,一般内定的企业质量标准都会高于国家和行业标准,因为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你的质量不达标怎么说都不行。
质量管控是条红线,这条红线一定要从头至尾贯穿到生产链条的每个环节,而且环环相扣不能断链,质量管控必须落实到每个环节。
第二条线就是溯源编码线:这条线在链条的中部,是绿色。
这条线是药材的溯源编码线,是质量管控链条的贯通线。通过溯源编码、通过区块链把每个版块联接起来,从种子基源、种苗繁育、土地优选、种植管理、采收时间、采收方式、产地加工、质检包装、储存养护、物流配送,最后到饮片厂制药厂制造成药品,每个环节都要按要求如实填写、及时收录、区块联接、真实编码,用中药材溯源编码来把产品质量管控的链条全程贯穿起来,真正实现“来源可溯、去向可追、质量可控、责任可究”,并成为制度化、规范化。
第三条线就是产品价值线:这条线在链条的顶部,是金色。
为什么会把产品价值线放在顶部?并称作价值黄金线呢?因为企业必须赢利才能够生存与发展,产品好、疗效佳、质量稳定才会受欢迎,才能有销路有市场。
以质量为核心、以节能增效为手段,向管理要效益,少投入多产出,在品质提升与节能增效上下功夫,才能创造价值向上攀登,实现企业与社会价值才是硬道理。
针对三七种植存在的农残高、病虫害及连作障碍等严重问题,文山市苗乡三七公司联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文山学院文山三七研究院等研究团队聚焦三七新品种选育、连作障碍克服、标准体系建立等方面,建立无公害三七持续种植复合技术体系,对三七种植生产场地环境、土壤环境、灌溉水、人工投入品的肥料和农药、产品的运输、加工过程和包装、仓储等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
1、三七种植选址
在种植土地选定方面,以合作单位陈士林团队研究的《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分析系统》对产地进行适应性分析,并对三七种植土壤环境风险进行评估。
其制定了《苗乡三七基地选址标准管理规程》,包括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的地区,即远离工矿区、公路和铁路主干线;不选择冶炼工业(工厂)下风向3公里内,选择阔叶林与针叶林的混交林作为无公害三七的种植生产环境,且空气环境质量应符合规程标准值要求。
2、种子种苗的繁育
苗乡三七先后与多所大学、研究院开展科研合作,采用集团选育、系统选育和分子辅助选育方法,历时20年成功选育“苗乡1号”、“苗乡2号”、“苗乡抗1号”等三七新品种及良种9个,其中2个为国家植物新品种权品种,特别是抗病新品种将有效减少农药的使用,为三七无公害栽培的推广提供基础。
3、栽培技术
无公害三七栽培实现产业化规模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上述公司用十余年建成了无公害生产的质量标准、配套技术、质控体系、基地模式。
(1)起草发布标准。发布起草了《无公害三七药材及饮片的农药残留与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限量》标准,由中国中药协会2017年作为团体标准发布,该标准是我国中药材领域首个无公害标准,对中药材的品质提升具有引领作用。
(2)建立无公害三七生产的配套技术。包括无公害三七平衡施肥技术、病害普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制定三七良种繁育、三七种植、产地初加工的标准操作规程,从技术层面保障无公害三七的可行性。
(3)建立无公害三七生产的质控体系。对无公害三七栽培的土壤、水源、空气环境条件进行了规定,严格遵守《无公害三七生产管理规程》、《无公害三七生产肥料使用准则》和《无公害三七生产农药使用准则》,运输、加工、包装、仓储等规程。
(4)创建“连锁农场”基地建设模式。将复杂的三七大田管理模块化,形成可以复制的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保障了各项技术、管理措施的落实到位,确保三七药材品质达到无公害的标准。该模式已经与片仔癀、广东众生、上海市药材公司等建立了合作基地。
(5)田间栽培过程质量管控。技术员负责技术指导和培训,通过在农学领域把握技术关键点;质量监控员则对每个农事操作进行检查监督,在质量控制方面严格把关,保障三七连锁农场基地各项SOP的落实;基地种植地块有编号,每园三七有编号,地沟有编号,田间管理和质量监控有记录,种子或种苗来源编号及检测报告、田间操作等。
4、三七产地加工
公司在三七加工领域拥有专利37项,投资3500万的全程可控三七初加工体系,实现年4000吨的产能。加工工序包括:修剪、清洗、分选,太阳能有效缩短干燥时间,全过程无“硫”提升三七质量。
5、三七仓储规范化
三七的储存不当可引起酶解、霉变、虫蛀、变色等,运输过程中还可能遇到雨水、暴晒、污染等,公司从仓库布局、库区划分、货架摆放、物流通道等,从作业效率进行整体化设计,并融入GMP管理,通过货位标识牌进行更加精细化的管理,避免霉变污染。
6、建立三七数智服务平台
2020年公司联合多所大学、研究院共建“三七地”文山三七数字智慧农业平台,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数字技术构建数智互联网平台,为三七种植户提供种植、加工、仓储、交易,一站式智慧服务。帮助种植户找良地、买良种、病虫害智能诊断及防治,减少农药使用、提升三七品质;建立三七种植数字化追溯系统;通过产业技术+数字技术赋能升级,最终一部手机帮助农户种出好三七,帮助药企、药店、医馆等买到高质量、可溯源好三七,整体进入规范化、精细化、数智化、标准化的高品质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