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成为娘家人
“前几年种植中药材!自己找药材贩子,很难卖个好价钱,现在张会林带领大家成立中药材种植合作社,而且种植基地、加工基地就建在村里,我自己种的六亩多药材在地边就卖了7万多元,在合作社打零工共计100多天,又挣了1万多元……”鸡峰镇金葡村70岁的老人赵军贤笑呵呵地讲述着他2021年的收入。
“2021年我挖了十亩药材,能卖十万元。自从家裕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建在这个村,我就对种植中药材更有信心了,他们上门拉药,替我减少了运费成本。我逐年扩大种植面积,现在是年年有药挖,年年有药卖,我对种植前景很有信心。”邻村的张塄村村民宋改旺接过话茬说道。
与金葡村相邻的周边几个村,像赵军贤、宋改旺这样靠种植中药材致富的村民还真不少。从2017年起,成县家裕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与当地农户签订中药材种植协议,免费为周边村185户村民购买种植保险,发放中药材种子和专用肥,提供技术服务,药材成熟后再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群众降低了种植成本,切实得到了实惠。
中药材富了山里人
“之前我种过党参、黄芪、柴胡……总之什么价钱好就种什么,没技术也不懂市场,结果两年时间内就把在外几年打工挣的钱全赔进去了。但自从加入了合作社,我再也不用担心没有技术、管理不好,也不用操心卖不动了,仅种植桔梗这一项,我就收入了10万元。”合作社成员陈义强高兴地说,“我还在合作社组织起了一个50人的挖药团队,团队里每个人每月能拿到2400元左右,收入比以前增加了不少。”
2017年之前,在金葡村,土地都是坡地,地不连片,实现不了完全机械化生产,这里的人绝大多数都以种植小麦、玉米、黄豆等农作物为主,并且收成都是靠天吃饭。偶尔有人尝试种植其他经济作物,但因为单打独斗、各自为战,销售渠道不通畅,价格小贩说了算,种的东西再好利润也有限。村里经济基础、基础设施建设都很薄弱,农业科技投入不足,一条土路通往村外,多数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很多土地无人耕种被撂荒。
环境要改变,收入要提高,必须找到致富新路。本着“发展一种产业,带动一方经济”理念的家裕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在这里落地生根。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针对群众销售难问题,合作社在田间地头收购农户中药材,就地加工,并在村子里建了一个储藏能力1000吨的产地通风阴凉库,农户的药材就地销售、就地变现,实现了群众和合作社双赢。
贫困村有个攒劲人
只要有信心,土地出黄金。只要有能人,就没有落后村。金葡这个昔日的贫困小山村,如今脱贫致富奔小康,一跃成为当地中药材种植的“样板村”。
“以前村里条件差,本村的姑娘基本都嫁到外面去了,村里的小伙子想讨个媳妇都困难,一些大龄男性因择偶困难,逐渐丧失了生活的动力。这几年通过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合作社的带动发展,我们村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药材、土蜂、土鸡、猪、牛、羊都有不同规模的种养。”金葡村党支部书记张克锋说。
合作社负责人张会林是土生土长的金葡村人,村党支部书记张克锋是他的哥哥。
村民赵增产原来是村里最穷的农户之一,2016年加入张会林的合作社后日子慢慢好起来了。如今家里中药材、核桃、务工等收入加起来能有5万多元,如期实现了脱贫。
“全村人打心里喜欢这个心眼好、脑子活、带领大伙共同致富的张会林。”赵增产说。
近年来,村民在张会林的带领下,陆续加入合作社,抱团发展,收入有了保障,好多一直在外务工的人都回家发展了。目前,有16户村民在县城买了房子,36户有了私家车。
2021年,成县桔梗迎来了大丰收,市场行情也达到每公斤4元左右,亩产值能达到6000元左右,全县种植桔梗6.5万亩,产值预计上亿元。
一分付出,就有一分收获。2018年8月,张会林登上了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智慧三农乡村振兴带头人峰会的讲台,现场分享创业感受,而且公司也被评为“2018年度扶贫助农突出贡献企业”;同年10月,在第二届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大会上,张会林又被授予“全国百名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
“没有等出来的精彩,只有干出来的辉煌!”张会林说,作为陇南市人大代表,政府报告里的这句话,他感受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