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建设秀美乡村
回望曾经的塘下村,村内基础设施落后,集体经济薄弱,支部战斗力不强,党员和群众对家乡的发展都不上心,村民们也都觉得农村也就这个样子,不会有多大改变。
要想火车跑得快,还得车头带。为了建强班子,2014年12月,新上任的塘下村党支部书记张文强要求村党支部每月定期开展“党员学习议事日”,实行党务、村务、财务“三务”公开,将村干部、党员履职情况公开透明化,让村干部、党员干多干少自己心里有底、群众心里有数。
“在村党支部的努力下,村‘两委’班子成员之间的凝聚力、战斗力逐渐显现,村里的党员和普通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也逐渐提高。”塘下村支委委员张少云说道。
2021年9月,塘下村熊家组打造秀美乡村示范点工程正式启动。村民熊水金因缺少建房资金,一直不愿意拆除旧房,村党支部工作难以开展。村“两委”干部得知后,立即上门做思想工作。房屋拆迁完后,村“两委”干部又积极帮忙协商,帮助他建了一栋两层半新楼,并介绍他和妻子在本地务工,每天有近300元收入。“不仅旧屋变新房,家庭务工收入也增加了,以后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熊水金连连称赞。经过村“两委”干部近4个月的努力,投入260万余元的熊家组秀美乡村示范点也逐渐开始有了模样......
“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现在村里有了中药材园林、乡村振兴馆、休闲广场、乐龄中心、村卫生所......多了不少好去处!”年近七旬老人张伙如露出幸福的笑容。
借政策东风 明确产业主攻方向
“过去,塘下村村民都是守着自家一亩三分地,以种植水稻、花生等农作物为主,耕种费时费力,经济效益也非常低。一年又一年,年年没赚钱;不种又不行,年年忙不停。”农户付新根说道。
樟树市在医药产业尤其是中医药产业方面,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古时便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说法。这让村“两委”看到了发展新契机——将村民所有闲置土地打包流转出来发展中药材种植特色产业。为落实发展思路,村党支部迅速召开党员代表大会。
“不试一试就没有出路,闯一闯才能有新天地。”张文强在会上动情地说。上级有政策,村里有闲置土地,这一想法当即得到了村“两委”成员和村民代表的赞成,也成为塘下村发展产业的“转折点”。
说干就干,村“两委”干部一边走村串户做动员,解决群众心头有关“为什么属于自己的地要让给别人来种植,流转出去的地还能不能属于自己”等疑虑,达到思想的统一;一边牵线搭桥搞推介,从优秀乡贤入手,积极动员从塘下村走出去的江西梦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付四平带着资金、技术与资源回到家乡发展中药材种植特色产业。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多次与付四平协商讨论,最终决定由江西梦达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在塘下村种植枳壳,发展中药材产业。
找准定位 创造性提出“541”模式
万事开头难,塘下村发展中药材产业也并非一帆风顺。由于枳壳苗栽种至少要五年才能挂果,种植初期,村民担心付出多、收益少,企业担心风险高、回报少,闲置土地流转不起来,企业也无法进场,这给村党支部出了一道“难题”。
为打破这一局面,村党支部迅速召集村干部、村民代表、企业代表研究讨论,决定成立富民中药材种植合作社,鼓励村民以土地资源入股合作社,参与产业分红。这样一来,土地仍然是农户的,而在挂果前的五年村民还可以套种经济作物。土地“资源”变为“资本”,农户变“股东”,不仅村民需要承担的风险降低了,企业也不用在初期就投入大量资金在土地流转上。
运营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如何分红的问题。为了带动村民致富,塘下村创造性提出“541”分红模式,即农户以土地入股、公司全额投资、合作社进行管理,待基地进入丰产期后,企业主动让利,利润按照农户、公司、合作社5:4:1比例进行分红。“我的本意就是回到家乡、支援家乡、建设家乡,要让广大村民成为产业发展最大的受益者。”付四平说。
在村党支部和全村村民的努力下,塘下村的中药材产业发展逐步迈上了正轨。农户种植中药材达1.1万余亩,带动210余名村民就业,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4600余元。今年,塘下村也将迎来第一次收果,村级集体经济预计可增收10万元以上。
“我们还计划投资200万元,就近建立枳壳储存厂,引进现代化采收、冷藏、烘干、加工等设备,新建标准化晒场、仓库、加工车间,实现产地直接储存和初加工。”谈起未来,付四平信心满满地说道。
迎风展绿的枳壳,绿了生态,鼓了钱袋,不仅让村民对枳壳产业的未来信心满满,也让塘下村乡村振兴的步伐越发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