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空调、新风机、蒸汽等,现在我们都实现了能耗精细化计量管理,一线生产人员可随时监控调整设施运行设置,可以说,智慧工厂确实‘智慧范儿’十足。”近日,在日照泰森食品有限公司,公共事务部经理张子万神采奕奕带领我们参观了智慧工厂,车间窗明几净,地板一尘不染,自动化生产线有条不絮地快速运转。
去年10月,日照泰森食品建设的智慧工厂项目正式投产,新上一条肉鸡预炸生产线、两条鸡肉全熟生产线、一条中式生产线,年产预炸食品、全熟食品、中式调理食品4.56万吨。生产线采用国内外最先进的设备和生产自动化系统,提供数字化运营维护管理,设立企业驾驶舱生产运营决策中心,即时检测监控设备运行状况,节省人力70%左右。过去,日照泰森食品在莒县只是养殖、屠宰分割,智慧工厂项目建成后,公司通过生产预制菜和熟食加工,高产品附加值将大大提升。
“我们公司现有员工1200人,平均月工资5000多元。”张子万介绍,日照泰森食品已累计投资11.38亿元,在莒县建成了集饲料加工、种禽繁育、家禽饲养、屠宰分割、预制菜和熟食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在公司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
扎根莒县十年,日照泰森食品从“幼苗”成长“大树”的历程,也是莒县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迈进的生动写照。
莒县是传统农业大县,拥有耕地113.68万亩,具备发展农业的良好气候条件、资源条件和立地条件。截至去年底粮食播种面积85.71万亩、产量39.28万吨,“三品一标”认证达到146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达到16个,果庄油桃、峤山大姜、库山中药材、小店绿芦笋、碁山桑蚕等享誉全省乃至全国。
然而,“大”不代表着“强”,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产业配套和链条还需不断增强、延伸。很多农副产品还仅限于“洗洗泥、去去皮”这样的粗加工,精深加工层次低,致使附加值不高、农民持续增收困难。
如何破解农副产品“产量大、产值小”的怪圈?提升其附加值无疑是必然选择。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支撑。
目前莒县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到70家,2022年实现产值166.6亿元。莒县做好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文章”,大有可为。可喜地看到,日照正基、百慧乳业、志昌农业、长荣生物、尚健食品、中绿食品等一批涉农企业不断加大创新研发,抢滩新赛道,起步就冲刺,跑出了新纪录。
在日照正基智慧冷链产业园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物流配送中心、中央厨房、冷链仓储中心等6个单体同时推进施工,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我们全力以赴赶工期,力争2023年11月底,项目一期投入使用。”日照正基智慧冷链产业园项目负责人倪守晓介绍。
日照正基智慧冷链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2亿元,按照冷链物流产业园的4.0版本,建设立体式全温区冷链仓储中心的同时,还建设中央厨房、电商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实现从传统的冷链仓储向冷链全产业链的升级,建成后除具备冷链仓储、加工展示、交易流通等功能外,还集成了供应链金融、文化旅游、休闲体验、电子商务等服务。其中,立体式全温区冷链仓储中心是省内高度最高、单体容量最大的冷链仓储库,而且配套设施先进,可实现从零上5℃到零下50℃全产品覆盖。建设过程中,项目融入绿色低碳理念,利用所有厂房顶部建设7兆瓦光伏发电站,能够满足园区70%的用电需求。
“园区运营管理与京东集团合作,搭建可视化智慧管理平台、智能机器人巡检系统,做到产地可查、品质可靠、过程可控,引入京东云仓、京东到家、京东快递等业务,内生外延拓展业务版图。”山东禾润预制菜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陆启广介绍,正基智慧冷链产业园项目建成后,总库容量可达30万吨,年可产出预制菜12万吨,将有效打通农产品产、存、销全产业链,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短板既是差距所在,也是潜力所在,更是当前和今后努力的关键和重点所在。思路已清,关键在干。莒县加快建设农业强县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必须保持战略定力,锚定高质量久久为功,补短板强弱项,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深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推动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由小变大、由大变强、由强变优。(周通 孙业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