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药材电商平台!
注册 登录

代表委员聚焦中医药传承创新,建议完善道地药材制度强化中药质量

   日期:2023-03-08     浏览:138    评论:0    
核心提示:  中药疗效是否显著,关系到中医优势的发挥和技术的发展,而中药疗效与药材的种植源头、生产加工等都密切相关。  南财集团全
   中药疗效是否显著,关系到中医优势的发挥和技术的发展,而中药疗效与药材的种植源头、生产加工等都密切相关。

  南财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记者 朱萍 武瑛港 实习生 皮光宇 北京报道 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在2023“声音·责任”医药卫生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上提出,三年的抗疫经验十分宝贵,“我国能够走出疫情大流行取得决定性胜利是因为在具体阶段采用了中西结合、中西药并用的方针,特别是在2022年12月以来奥密克戎海啸般的爆发,一个月内从北到南、从东到西近10亿人感染,我国还是靠这一方针挺过来的。中医药疫情防治的重要作用始终在不同阶段体现,而中医制药的现代化水平还在‘爬坡’中。”

  目前我国中医制药实现了电子化、机械化发展,下一步将加快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来使中药制药实现数字化智慧制药、数字制药,提升中药制药水平的迭代升级,张伯礼院士认为:“中药制造是我国先进制造业的组成部分之一,我国已经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十年的努力,建成了十几条数字化生产线,希望能够在全国推广应用,让几万条生产线都实现数字制药的水平,整体上提升中药制药的现代化水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近些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的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中医药防病治病的优势得到彰显。但是代表委员们发现中医药的药品质量、产能仍需加强扩大,要从源头抓好中药材质量的提升,强化中药质量一致性与稳定性的控制。

  完善道地药材制度

  在新冠疫情来临之时,中医药迎难而上并取得较好成绩。经此一“疫”,中医药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关注和认可。

  全国人大代表、扬子江药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徐浩宇认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彰显了中华民族原创科学和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优势,让人们深切感受到民族文化的自信,进一步增强了中医药振兴发展的信心,一定要把中医药保护好、挖掘好、发展好、传承好。

  张伯礼院士在座谈会上提出,除了认可中医药的疗效,仍然要关注中药的发展过程。中药材的质量、药品的品质一直受到关注,“要完善道地药材制度,由道地产区的政府实行专卖制度,由当地来制定分级分类、优质优价的标准,鼓励药农种好药,鼓励企业用好药,从根本上提高药品的质量。”

  据了解,道地药材又称为地道药材,是优质中药材的代名词,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区域内所产的药材,并且生产较为集中,具有一定的栽培技术和采收加工方法,质优效佳,为中医临床所公认。

  2月12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对坚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坚持中医药理论指导、采用科学合理的审评证据体系、强化中药研制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等提出明确要求。

  全国政协委员、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阮鸿献表示,中药疗效是否显著,关系到中医优势的发挥和技术的发展。而中药疗效与药材的种植源头、生产加工等都密切相关。“都说道地药材,何为道地?适宜的气候、土壤,才能生长出符合要求的中药成分和含量,因此,需要出台关于道地药材的规范和分类标准。而通过大棚种植或者异地种植,对药材的有效成分或疗效会带来哪些影响,也需要准确的数据参考。”

  阮鸿献希望国家和行业层面能出台相应政策,在中药的“第一生产车间”即田间地头的种植、加工环节,加强管理、提升技术、保证品质。“同时,由于各地实际情况不同,相关政策出台后在执行过程中不够统一。这时既要保留传统精华,又要灵活应用。比如有国家在管理上采取‘严进宽出’,确保了药材的高品质,这种机制值得借鉴。”

  发展智慧中医新医学

  2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引起业内广泛关注,提出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来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2月27日,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到推动公共数据汇聚利用,建设公共卫生等重要领域国家数据资源库。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学术带头人杨宇飞认为应“发展智慧中医新医学”,在医学领域做出智慧系统。

  杨宇飞提到,在疫情暴发期,香港依据机器学习建立了智慧中医治疗系统,该系统依据我国抗疫一线名中医诊疗经验,根据诊断结果来提供药方。香港众多西医借助智慧中医进行疫情防控,获得了很好的疗效。这方面的成功探索,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医疗技术在全球市场上弯道超车。

  “我所说的中医智能化是从国家层面建立云数据平台,在这个数据平台上去做人工智能化的工作,使智慧中医发挥更大的作用。智慧中医是应用人工智能通过国家中医药智慧云服务体系建立的新型医学体系,既不是信息中心建设,也不仅仅是数据中心建设,更不是‘互联网+中医药健康管理’的网络化应用。” 杨宇飞说。

  另外,杨宇飞建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动跨学科的智慧中医创新学科建设,系统地推动智能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和各类人才的培养,希望建立中国的新医学,以中医之道、中西融合之术作为基石,使中国医学能够走向世界,为更广大的人民服务。

  杨宇飞进一步指出,其实中医最适合在医学领域做智慧系统,因为中医整个诊疗过程特别适合人工智能自我学习的体系建设,若能实现中医医学弯道超车,将使中医药现代化加速走向世界。

  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唐旭东表示,如今党中央和国务院在中医药发展各个层面进行了布局,形成了很好的实施方案。面对这么好的条件和氛围,更要把中医药发展好。“作为享受医疗服务的一方,广大老百姓对中医药是认可的。所以,如何结合当代疾病谱的发展,将中医药文化融入老百姓的生活?怎样切实做好文化建设?值得思考。”

  唐旭东指出,对于提供服务的一方,各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包括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以及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旗舰科室等,都需要把项目做实做细。此外,科技平台建设、中医人才培养也不可或缺。再从医保改革角度来看,需要加强中医药优势病种的支持,包括同病种同价格,推广慢性门诊报销政策等。

  徐浩宇进一步表示,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中医药事业取得重大成就,中医药在健康领域的丰富实践和技术方法越来越受到认可。尽管如此,从整个行业发展现状来看,中医药在传承创新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

  基于多年实践与思考,徐浩宇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加强中医药人才建设,抓好中医药师承教育,支持中医药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发展,促进中医药产学研融合发展,进一步夯实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根基;二是要积极依托现代科技将中医药“讲清楚”,努力探索中医药防病治病的机理;三是继续扩大中医药文化传播,要把中医药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通过多种途径推广中医养生,使中医药文化真正融入大众生活;四是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资源宝库,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五是从政策上持续支持中医药发展,优化中医药资源配置和中医药服务供给,让人民群众更加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

  在唐旭东看来,为促进中医传承与创新发展,一方面要做实做细,各级政府特别是卫生管理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要足够重视,大调研、细落实,解决机制与活力问题;另一方面要做精做优,各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和大学要加强过程管理、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此外还要兼顾高端和基层,即“顶天立地”,大型中医院要加强内涵建设,促进科技创新,驱动医疗业务发展,提升服务水平,惠及老百姓,基层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充实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真正把基层中医药业务做起来。

  “尤其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重视健康医疗服务的落地,注重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应用推广,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与康复技术的特色优势,更好地惠及老百姓。注重基层卫生医防融合,把中医的养生观念、康复办法用到基层非常重要。” 唐旭东说。

  (作者:朱萍,武瑛港,实习生皮光宇 编辑:徐旭)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